李忠效
刘祖爱简历:
刘祖爱,1969年11月出生,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读书坪村人,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,法学硕士、历史学博士,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、中国近现代国防科技史的教学与研究。2011年9月—2012年9月在剑桥大学、李约瑟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年。
湖南长沙开福区福元路1号,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,邮编:410073
侵权媒体《学习时报》地址:
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,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 邮政编码:100091
被侵权作者:(以发来信息的时间为序)
中央党校刘教授,曾有一部书稿被抄袭20万字,抄袭者居然把刘教授书中所写的“我女儿”云云照抄不误。
海军某军代表局原政委、研究范蠡的专家夏廷献大校。(夏廷献已写出文章《〈范蠡〉遇到了“小偷”》,见“金羽毛文苑”公众号)
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编辑室主任、文学博士、《红色华润》作者吴学先。(吴学先已写出文章《大树镇长,抄袭和改写不是原创,知道吗?》,见“雪仙文集”公众号)
原《解放军生活》杂志编辑、诗人兰草。(兰草已写出文章《察哥视角:从李忠效写刘祖爱的“洗稿”到张家口大铁桥(照片)的盗用》,见“察诗天下”公众号)
作家、原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许晨:
支持你维权!当年我写的纪实文学《人生大舞台――“样板戏”启示录》,是在北京、济南跑了《红灯记》《沙家浜》《奇袭白虎团》,芭蕾舞团《红色娘子军》等剧组采写的,由田珍颖老师责编发表在《十月》1991年第3期上,《作品与争鸣》选载并配发《还历史以本来面目》的评论,影响不小。可谓全国第一部反映"样板戏″的长篇纪实,可是后来被人“洗稿”满大街都是,至今还在化用,我都无法找人理论。此风不可长!
作家、诗人、原《解放军报》文化处编辑刘业勇:
我在编辑部的时候,有些基层作者一字不动地抄了我的诗,然后又投给我,请我修改发表,n次了。他们只抄内容不问作者。抄写后一稿多投。
原总参作家王贤根:
抄袭风盛传多年。1990年我的《援越抗美实录》,当年发行30万册,多家出版社出书中涉及那段历史,大都抄我的,我打电话追查,几家出版社约谈抄袭者,即时赔了数万。抄袭者有两位是研究生。
原沈阳军区专业作家吕永岩:
《外国文学评论》到军艺开座谈会,我把我函授大学的答辨论文给他们,他们给发了。多年后我在网上发现,台湾大学一个挺有名的教授出本书引用了我的论文,但作者名是南京一个大学的分院书记。我再查,他把我的文章改成他的名,发在外国小说上。后来我让我代职的师司法办主任找他,让他拿五万元私了了。因为我要是公开这个事,他的书记当不上,而且没法见那些学生了。论文题《空白的魅力――论海明威的省略原则》。那时没网,抄了也不知道。但后来文章上网,就暴露了。
作家、《解放军文艺》原编辑刘增新:
坚定支持各位同学维权!这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,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。事关正义,公平,道德,天理和国法。文人现在实际上是弱势群体,被人骗惯了,偷惯了,违约惯了,抄袭惯了……一句话,被人欺负惯了。是时候拿起法律武器,为我们讨还公道和尊严了!!!
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:
国家版权局对“洗稿”问题关注很久了,大都涉及民事权利。
以上罗列的是大家对我的反抄袭、反剽窃、反“洗稿”系列文章反馈的信息。
更有趣的是,中央广东省委党校、广东行政学院制定的《领导十诫》,就有一条是“发表作品不乱抄袭”。可见,在抄袭的问题上已经有“领导带头”了,说明抄袭、剽窃、“洗稿”,已经常态化,这是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的重要标志。
正如刘增新所说:这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事,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。事关正义,公平,道德,天理和国法。
所以我认为,打击“文坛扒手”,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。建议大家行动起来,痛击“文坛扒手”,扒下他们光鲜的外衣,让他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给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做个“示范”。起码让他们知道,抄袭、剽窃、“洗稿”是要付出代价的!
20201018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